【导语】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营企业的重要指示精神,助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黄埔区近日组织了“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 推进高质量发展”主题媒体调研行•人工智能企业专场活动,邀请中央广电总台、中新社、广东新闻广播、南方日报、广州日报等10余家媒体走进一线,深入调研本土科技企业创新实践。
作为调研重点对象,高新兴科技集团凭借在车路云及电子车牌、智能制造等领域的核心技术突破与场景化应用成果,成为央媒及省市媒体解析黄埔区“AI+实体经济”融合发展路径的典型样本,凸显民营科技力量在区域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中的核心动能。
以下为媒体报道节选:
在华体网页版页面登录(以下简称“高新兴”)的智慧交通实验平台内,基于“车路云一体化协同系统”构建的人车路协同技术验证场景正在进行实景演绎。
当装配OBU车载通信终端的智能网联公交车驶入复杂路口时,路侧多源感知系统即时捕获突发横穿道路的行人动态,依托边缘计算节点实施毫秒级风险态势分析,通过C-V2X直连通信机制向智能网联公交车传输碰撞预警信号;同时基于C-V2X网络向周边联网车辆同步推送安全态势信息,构建起涵盖“感知-决策-预警-防护”的多层级主动安全防御体系。
该技术验证场景作为车路云协同体系在交通安全领域的应用案例之一,系统化展现了高新兴在车路云一体化系统技术研发、V2X通信以及交通场景算法模型构建等领域的技术研发成果。
这种测试是高新兴的日常,也是其深耕智慧交通、车联网技术领域的缩影。据该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黄国兴介绍,长期以来,公司聚焦自研应用型产品,重点布局车载通信终端、车路云及电子车牌、智慧执法及软件解决方案以及动力环境监控业务。
目前,高新兴的涉车电子标识业务在全国市场占有率居首,并拥有覆盖“车路云”全系列的C-V2X产品矩阵,参与广东、四川、江苏、湖南、天津等多地智能网联先导区及示范区的试点建设,大力推进智能网联汽车“车路云一体化”商业化落地。
去年底,位于中新广州知识城的高新兴智能制造综合产业园正式投入运营。其中,10万级无尘洁净恒温恒湿制造车间可实现自动化生产,配备进口高速贴片设备,4组全自动化测试环可实现模块300万片的年产能,随着订单量日渐增多,公司正进一步扩充产线、增加产能。
作为一家上世纪90年代成立的科技企业,高新兴也在不断地尝试跨界创新。黄国兴表示,公司在聚焦车载通信终端等主营业务同时,正加速布局智能算力、数字能源、智能制造、卫星通信终端等垂直行业,以民营企业的科创实力助力新质生产力的培育,推进区域高质量发展。
AI正在赋能产业加速创新,在去年11月举行的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供需对接深度行(广州站)活动上,广州开发区、黄埔区发布了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应用场景案例,涉及智慧政务、智慧教育、智能制造等领域,重点围绕“AI+电力”“AI+装备”“AI+机器人”等应用实践,探讨人工智能赋能千行百业未来发展趋势。
如今,越来越多的人工智能场景在该区落地,黄埔供电局自主研发全国首台MR(混合现实技术)遥操作带电作业机器人“悟空”,让作业人员在“千里之外”拥有身临其境的控制触感,实现带电作业;在九佛街莲塘村的极飞超级农场里,水稻全程“无人化”种植模式已初显雏形,只需两三个小时,三十余亩的晚造稻自动化插秧工作即可完成,严谨高效的农业无人机大大提升了这块土地的利用率;在鱼珠旧城更新改造项目中,“空中造楼机”正以智能化建造刷新城市更新速度,这套集成智能支撑、数字动力、多功能平台及智能安防四大核心模块的装备,可以实现“4天盖一层楼”。
作为广州实体经济主战场、科技创新主引擎,广州开发区、黄埔区倾力打造国内顶尖的人工智能产业高地,以“人工智能+”推动产业发展,锻造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新引擎。
(文章综合中新网、广东新闻广播、南方日报等媒体相关报道)
